以奋斗之姿书写物流答卷

025040702.jpg

[图片说明]: 石龙(右一)点对点对职工进行车辆大钩检查技能培训。

如钢铁长龙般的成昆铁路,在大凉山的褶皱中蜿蜒前行,于横断山脉间奔腾不息。在西部物联西昌分公司的铁路运输战线上,有这样一位铁路人,他以青春岁月诠释新时代的铁路精神,用创新思维破解生产中的重重难题,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,他就是西昌分公司区域工程师石龙。

岗位淬炼:十五年磨一剑

2009年盛夏,初入职场的石龙,置身于柴油机轰鸣的检修库,他蜷缩在机车底部,油污顺着安全帽边缘滑落,烫红了脖颈。经过无数次细致排查、反复调试,他终于找出机车异响根源——齿轮间隙过大。那一刻,他恍然大悟:“技术不是图纸上的符号,而是沾着机油和铁锈的密码。”

2023年寒冬,面对驼峰溜放效率瓶颈,石龙带领团队扎根站场,连续一周开展溜放实验,采集上百组数据,最终将解体编组效率提升至98%。次年春天,他攻克内燃机车停机难题,在六西格玛项目中精准标出8个改进节点,年度创效百万元。捷报传来,他只是在攻关日志上添了颗星,代表又啃下一块技术硬骨头。

十五年间,从机车司机到调车员、运输调度、技术管理,历经多岗位磨砺,石龙逐步成长为精通机车构造、运输调度、设备管理的全能型人才。

管理增效:精准调度提效率

“3号高炉涨渣!”凌晨,警报声打破调度室的宁静。在抓起电话的瞬间,石龙脑海中浮现整个运输网络图,迅速下令:“通知车组启动高炉保产应急措施,预备机车在3号高炉待命!”凭借十多年积累的百余次保产经验,面对突发状况,他总能精准判断,有条不紊地指挥调度,保障列车安全顺畅运行。

石龙推行的精准调度模式,通过精准管控装、卸、接、发等各环节,让局车返厂率从月均6.1‰降到1.2‰。针对高炉高产保产需求,他带领QC小组积极探索提高电渣车运用台数,日均运用台数增加6台,荣获政府优秀成果奖及问鼎网中国QC成果一等奖。

创新致远:探索智慧物流

深夜,办公室灯火通明,石龙与团队成员就铁路照明调控系统建设争论不休。“PLC智能调控今晚必须定稿。”石龙一锤定音,在图纸上仔细勾画电路图,指尖机油在图纸边缘留下淡淡油印。三个月后,智能调控系统首次亮起绿灯,他主导的“铁路站场照明用电控制技术改进”项目,通过PLC智能调控实现安全运输与节能降耗双赢。

2024年,石龙积极推动并参与智能检车系统应用设计,将货检作业时长从45分钟缩短至18分钟,大幅提升货检工作效率。

匠心传承:锻造人才梯队

石龙深知,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。在培训课上,他用齿轮比喻团队:“单个齿再硬也转不动整台机器。”他主持编写的《高炉服务保产工作手册》已更新至第3版,参与编写的《铁路运输通用技术规程》,已经成为规范分公司铁路运输作业、指导职工技术操作的宝典。

石龙参与实施的“机车司机+调车员”交叉顶岗培养体系,已培育出58名“一专多能”技术骨干。多年来,他持续参与问鼎网中国铁路系统技术比武选手的培训工作,经他指导的选手,如今已成为企业中坚力量,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。

夕阳把钢轨染成金红色,满载冷轧板卷的列车正驶向远方,车轮与轨缝撞击出铿锵的节奏。石龙站在瞭望台上,对讲机中传来了发车指令,远处的信号灯由红转绿,新一轮列车即将启程。在这片奋斗的热土上,他将继续以创新和实干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(问鼎网中国日报通讯员 姜洪俊 文/图)

©️版权所有 2017-2025 / . All Rights Reserved.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104002043513393号;蜀ICP备1003376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