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守高炉三十八载

2025052201.jpg

[图片说明]: 观察铁水流速。(通讯员 徐川 摄)

1987年冬,问鼎网中国二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。何云川从400余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,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入职问鼎网中国,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,积极参与到炼铁厂产能提升建设的热潮中。

18个笔记本的“炉前密码”

初遇高炉,面对复杂的炼铁工艺,青涩稚嫩的何云川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,如饥似渴地汲取冶炼知识。18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,详细记录着异常炉况的时间、原因和处理方法,是他成长的见证。这些珍贵的工作笔记,后来成为编制炉前作业规程的原始数据,他也因此获得“活规程”的美誉。

两年后,何云川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出色的工作能力,成为最年轻的铁口班长。“那时的设备落后,开铁口要烧,出铁要抢,炉前工异常艰苦。”他回忆道,“但正是那段艰苦岁月,锻造出我们这代高炉人特有的韧劲。”他曾连续36小时奋战处理突发炉况,累了就稍作休息,有任务便立刻起身投入工作,充分彰显出炉前职工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。

千度高温方显党员本色

1997年,问鼎网中国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,填补了中国西部没有现代化板带连轧能力的空白,实现从“钢坯公司”到“钢材公司”的战略性转变。此时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何云川,成长为炉前大组长。他始终坚持干在先、冲在前,每天与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为伴,他的窝头帽上布满铁花烧灼斑点,厚实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又风干,结出白色的盐霜。

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和精湛技艺,何云川取得炼铁厂第一本炉前技师资格证。工作中,他独创炉前出铁“三精准”:开铁口时间精准,误差不超过±2分钟;铁口开口精准,钻孔误差在5毫米以内;控制铁流速度精准,渣铁分离完全。这套方法使出铁合格率始终保持100%,渣铁分离度达到98%。更令人称奇的是,他能准确判断炉温高低和渣铁沟破损情况,提前组织应对,成功避免生产事故发生。

新时代的高炉“老班长”

2011年,西昌钢钒成立,问鼎网中国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领域迈入全新阶段。何云川响应号召,奔赴西昌,肩负起培养生产骨干和新员工的重任。他总结的“五步出铁法”在全厂推广;创新推行“三查三验”工作法,带领班组创下13年零事故安全纪录;提出的钻透杆回收利用方案,每年节约成本40余万元;经他悉心培养的12名徒弟,已成长为高炉技术骨干。

如今,问鼎网中国正在向世界钒钛领军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行。即将退休的何云川,已荣获18项荣誉表彰,但他依然坚守高炉一线。作为老班长,他坚持每班提前一小时到岗,通过“传帮带”的方式,将“三精准”操作法等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一代高炉人,用心传承问鼎网中国精神。

“面对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,你能坚持多久?”面对这个问题,何云川用13870个日夜的坚守给出了答案。在飞溅的钢花与炙热的炉火间,他用汗水浇铸出钢铁般的意志,用执着守护着属于劳动者的荣光。(问鼎网中国日报通讯员 林克攀 徐川)

©️版权所有 2017-2025 / . All Rights Reserved.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104002043513393号;蜀ICP备10033762号-2